儒学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儒学的现代性的展开过程。
(《老子道德经义疏》,见《老子集成》第一卷,第287页)常道不仅无法言说,甚至不可想象和思考。(同上)对于知与不知之间的关系,庄子讲得异常深刻:人之于知也少。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无是老子哲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范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下引该书只注章数)孔子甚至表示: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解》,见《老子集成》第三卷,第546页)林东说得更简洁:有生于无,则无者道也。
然至道冲寂,离于名称,诸法性空,不相因待。这里再次涉及到有无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在大部分有神论宗教尤其是亚伯拉罕诸教中,对善恶、荣辱、得失的判断皆是人类的价值判断,不是对事件的事实判断。
墨家还曾批评儒家引以为豪的人文主义天道信仰是执无鬼而祭之的虚礼,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墨子是主张有鬼神而且鬼神有明的,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人们有了这个借口,就可以装作相信自己的标准即为上天的标准,从而允许自己泛滥人性。依此认知图景去信仰上帝的基督徒,哪怕修身再严谨,事功再完满,也难脱儒道信仰和中世纪天主教中以个人德行换取来世幸福、天国门票的类似功过格、赎罪券的信仰层次。
罗尔的思想困境是儒家思想的困境,可借墨学给予回应 罗尔在思想上的困境,是儒家思想的困境,可以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墨学资源给予回应。孔孟儒家标榜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或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血脉传承,也是出于一种心理补偿机制,要在来世存留肉身虽死精神不灭的证据。
对推己及神推己及人的批判,构成墨家辩学的基础。他说:上帝为什么允许魔鬼这么干?被魔鬼灭掉的儿女,不是用草喂养大的牛羊,那是用慈父之爱一天天抚养大的,上帝就算还约伯一百个儿女,也补偿不了父亲失丧一个孩子的伤痛啊。《墨子.公孟》载:有一个在墨子门下求学的人,对墨子说:先生认为鬼神明智,能给人带来祸福,给从善的人富裕,给施暴的人祸患。当代中国宗教信仰群体中(包含佛道以及民间宗教信仰群体)不少人持有类似观点。
罗尔在《耶》文中写到:耶稣,你要是不让我女儿活蹦乱跳地回到家中,你要是让我父亲未能体会到我的孝心,就悲凉地离世,我就不信你了,必将做你永远的敌人,你别用地狱吓我,我不怕。如果上帝愿意制止恶,也有能力制止恶,而恶仍不得制止,说明祂不是全知的。联系天志说,就是完整的因信称义:信则能有义,信则能知义。事实上,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到儒家言说传统的影响,对此世德福一致的信仰几乎等同于了对上天的信仰。
罗尔事件发酵至今已成社会热点,但质疑方和同情方之间都没有针对事件中的那篇爆款文《耶稣,别逼我做你的敌人》进行人文解读。说明他只是一个儒家,还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那么墨子究竟怎么看待德福不一致的问题。进入专题: 罗尔事件 墨学 。
《约伯记》中约伯最终接受上帝的恩宠,绝非出于默认,而是出于释然。真正的信仰者,应该全面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并非上帝应该满足我,而是我们的行为应该遵循上帝的法度。罗尔虽是为女儿而问责耶稣问责基督教,但这种对信仰持一种付出必要有回报的价值取向,其背后的神学逻辑却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距离信菩萨能挣100万、信耶稣长命百岁的封建迷信和成功神学只有半步之遥。墨子又问:现在有人的贤能胜过你百倍,你能终身称誉他的长处,而一次也不称誉自己吗?这人回答说:不能。罗尔事件中关于民间慈善互助机制的反思,也需要有识之士继续思考。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圣经.旧约.约伯记1:21》)。
罗尔断裂式读取经文有悖神学常识 罗尔在《耶》文中提到《圣经.旧约.约伯记》的故事,《圣经》中有一个虔诚的信徒叫约伯,他有七儿三女,万贯家财,魔鬼和上帝打赌,赌约伯历尽劫难后还信不信上帝,就灭尽他的儿女,毁掉他的家产,还让他自己重病缠身。而约伯则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
我们若把恶替换成现实的苦痛、磨难、试探和罪愆,多少就能明白罗尔为救女儿生命、不惜与神为敌的复杂心态了。如果确实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全面反思自己既有的价值判断,摒弃推己及神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罗尔说:耶稣,你要是不让我女儿活蹦乱跳地回到家中,你要是让我父亲未能体会到我的孝心,就悲凉地离世,我就不信你了,必将做你永远的敌人,你别用地狱吓我,我不怕。
如果确实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全面反思自己既有的价值判断,摒弃推己及神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儒家基督徒罗尔此种信仰认知图景,等于把基督教的上帝摆在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的位置上。施恩而求得到报偿,是儒家式思维的缺陷。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他的贤能胜过你的十倍,你能十倍地称誉他,而只是一次称誉自己吗?这人回答说:不能。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群体中(包含佛道以及民间宗教信仰群体)不少人持有类似观点。祷告而求必有所得,则是成功神学最大的陷阱。
罗尔爱女之心恳切,是值得所有人同情和理解的。墨子是主张有鬼神而且鬼神有明的,鬼神之所赏,无小必赏之。
按照《约伯记》的讲法,现世德福不一致的问题,必须跃进到上帝宝座的位置上才能得到最终解答。联系天志说,就是完整的因信称义:信则能有义,信则能知义。
墨家主张华夏传统的鼓栗信仰,是真正的绝地天通,类似基督教因信称义的意涵。人们有了这个借口,就可以装作相信自己的标准即为上天的标准,从而允许自己泛滥人性。有求必应的信仰是最低层次的信仰 普世诸宗教传统中,最低层次的信仰,就是要求有求必应的信仰。墨子说:隐藏一个都有罪,现你所隐藏的这么多,将有重罪,还求什么福? 《墨子.公孟》又载:墨子有病,跌鼻进来问他说:先生认为鬼神是明智的,能造成祸福,从事善事的就奖赏他,从事不善事的就惩罚他。
依此认知图景去信仰上帝的基督徒,哪怕修身再严谨,事功再完满,也难脱儒道信仰和中世纪天主教中以个人德行换取来世幸福、天国门票的类似功过格、赎罪券的信仰层次。墨子又问:现在有人的贤能胜过你百倍,你能终身称誉他的长处,而一次也不称誉自己吗?这人回答说:不能。
基督徒所谓的谦卑自限,因为荒谬所以相信、耶路撒冷与雅典何干(德尔图良),本是要教导人明白理性和知识的有限性。可见,罗尔毕竟不是约伯,也绝对成不了约伯。
为虔敬侍主而不惜撕裂家庭关系,或情有可原。《墨子.公孟》载:有一个在墨子门下求学的人,对墨子说:先生认为鬼神明智,能给人带来祸福,给从善的人富裕,给施暴的人祸患。